中國在新疆強制遷徙維吾爾人的起源

清帝國征服新疆後,為了開發新疆,便強制性(或半強制性地)將許多維吾爾人遷徙到新區,只為了開發新疆的新興要塞城市。

近日看清代乾隆帝跟阿桂的奏摺。看到他們在討論要強制遷徙維吾爾人去伊犁「拓荒」,起於有官員認為之前有看過有回民來肅州貿易,所以「請」維吾爾人去「很近」的伊犁幫朝廷拓荒,不算太過份的請求吧!

奏摺往返後,有五百名八旗官兵押著三百戶共507口人的維吾爾人從阿克蘇出發,被強迫遷徙到伊犁。這個「很近」的阿克蘇到伊犁有多近?看了一下Google map,今天走高速公路車子要開10個小時,前後路徑大概要830公里。這第一批維吾爾人從二月初出發,到三月底總算到伊犁了,而押他們的官兵跟他們的人數差不多多。

在第一批維吾爾人到伊犁後,清帝國食隨知味,第二批又從阿克蘇、烏什等地又押了七百戶。第三批又運了一千戶去。

不消幾年,伊犁爆發大瘟疫(想必跟這強迫遷徙有關),死了五百戶。清帝國說:死了好可惜。又再從別處強遷了一千戶。之後又從其他地方上抽了一千五百人過去。1764年,再遷2500戶。

作為「回民」來源的烏什,1765年爆發叛亂,烏什分成兩陣營,清朝將支持帝國的500戶運到伊犁去。而哈密回王同一年跟清朝說:「我可以再幫你出五百戶」,於是又五百戶過去。

地方上,負責提供清國這些「回民丁口」的,則是原本跟準葛爾帝國合作,後來又跟滿人合作的「伯克」(beg),其實仔細想想,為什麼一切是從阿克蘇開始呢,因為在平定大小和卓的過程中,阿克蘇伯克是清國最早拉攏的對像。清帝國在新疆的經略,就是一個高度榨取的邊疆制度。

難怪當福康安來臺灣,將類似的屯田制度應用到臺灣平埔族原住民身上的時候,將中部的部落的「配給墾區」分配在離部落100公里之外的地方,清代臺灣的官員看到福康安的安排都不禁抱怨說「這未免也太遠」。只能說這些地方官員見識太小,對乾隆來說,800公里叫很近!你小夥吵些什麼!

原文連結

--

--